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yyq (小鱼CHINA_SYQ), 信区: COA
标  题: 浅议设计中的“拿来主义”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May 13 14:10:55 2001), 转信

张羽

记得读鲁迅的《拿来主义》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鲁老先生所抨击的年代也是我
茫茫然未曾“谋面”的晚清与民国时期。然而,单单拿起当时的一幅时装画或一张
画报,就会被洋味十足、喧闹异常的民国文化所打动。且不论“打动”得是喜是悲
,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效应影
响着中国。从洋火、洋车到洋布、洋服,无一不被“洋”包裹着,成了新潮、时髦
的代名词。

寥寥数载,转眼间我已成了名从事设计教育工作的老师。为人师表,总觉得需要增
添点个人特色,不论是教育学生,还是指导自己。然而,这种尝试总是很令人尴尬
,课堂上的“大肆渲染”似乎没起多大作用,虽然亲眼见到他们津津乐道,点头称
是,象是达成了共鸣。可作业布置下来,大多数就往图书馆里钻,抱回来一叠各类
书刊精品,作为“镇桌之宝”,才安下心来。待到作品完成时,总令我很“亲切”
,有似曾相识之感。自叹:“拿来主义”久矣!http://www.dolcn.com

记得新近发行的艺术设计杂志上有一篇报导,说的是96年在日本举办得一次中日友
好招贴大赛,日本平面设计界头号人物龟仓雄策毫不客气地说“中国没有设计”,
且不论他的论断是否带有个人偏见,待细观片刻会发现“怎么中国设计都日本味了
”,才不得不暗自赞同龟氏的看法。其实,不能说我们没有设计,只是现代设计起
步较晚罢了。说到日本,我们会有这种普遍认识,即它的文明源自世界各地。与中
国不同,日本是一个岛国,随时都面临地震、海潮侵袭的威胁,强烈的危机感鞭策
着他们不停地建设、创造,再建设、再创造。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
对国外有用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因此,日本文化
是在他国基础上融汇本国特色的独有文化,异常聪明之举!而我们怎能闲置自己“
厚厚的一叠”,反来背负“拿来主义”的措词呢?

的确,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借鉴,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创造。如果没有创造,世界将
是一潭死水,不会有所进步。但创造是有基础的,包括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经济
情况、人文思想等等。单从设计方面来看,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说法国,地
处温带海洋气候,温暖的海风轻轻吹拂,明亮的天空映射在每个人脸上都是那么美
丽,人们追求美妙而浪漫的生活,绅士和淑女款款而行,时髦成了这个迷人国度奉
行的生活准则。时装、香水、金表等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在这里非常走俏,洛可可
风的延存与装饰艺术运动的渲染形成了一种华丽、精美的法国浪漫风格;德国则不
同,气候干燥、多山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肃的德国人,就连德国丈夫对妻子也是忠
贞不二,严格守信的。因而,德国设计体现出严谨、重功能的品质,就连较为倾向
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在这里也自由不起来,如指示牌:要求在百米外能立刻从颜色和
排版上识别方向,即使一毫米也不得有偏差。包豪斯在进一步发展中日趋极端化,
乌尔姆设计学院提出设计就是科学技术,从而形成重功能、技术,缺乏艺术感的德
国风格;与之恰恰相反,美国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形成了这个自由国度的标识.短
暂的历史,自由的人性,使美国设计更具轻松、乐观的色彩;意大利从来视设计为一
种文化、哲学,名设计师象明星一样出门都要作好签名、被记者追踪的准备。设计
公司一向视他的设计人员为艺术家,工作的保障、稳定的收入、一种安全和稳定感
,使他们无后顾之忧。放手大胆的尝试产生出一些不同凡响的设计作品;最后谈谈
被我们的“地大物博”对比地“不大起眼”的芬兰、荷兰、丹麦,这些殷富的小国
家,其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与自然斗争。如荷兰,大半国土被海包围,每年都有海浪
冲断堤坝淹没城市的危险,因而荷兰人从来就在建设与创造着,非常重视设计,可
谓历史悠久,这可从每隔2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平面设计大赛以及品质闻名的诺基亚
手机感受到。

我们自己呢?前些时候在上海看世界艺术博览会,在千篇一律的艺术品中很难看到
“抢眼”的独特风格,终于发现了,却是署名“Foreign Name”的一幅素描。由此
联想到中西绘画,西洋画从古典派开始经历了浪漫、现实、超现实、印象派,进一
步演变为野兽派、达达派、立体派及超极写实主义、风格变化之多,无以赘述。中
国画从吴道子、顾恺之到李思训、周昉、郑板桥到张大千、齐白石等等,除了题材
不同,在风格是并无太大改变。设计界与之相背,即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也许设
计对中国而言是个新观念。如教学,过去只是停留在素描与色彩两个方面,五、六
十年代才实施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现代设计概念才真正登上大陆。新鲜事物总是
“拿来”的好,却忽略了挖掘自己的财富。

其实,中国是文明古国,有许多独有的东西。如孔孟哲学、诗书礼易经等,都蕴涵
很深的文明,对它们的翻译始终是个难点,就连大学问家对它的解释有许多也是谬
误的。举个民间俗语的例子,如“无毒不丈夫”应为“无度不丈夫”;“天下最毒
妇人心”应为“天下最妒妇人心”,这些谬传的根深蒂固造成后人对古代文明的怀
疑。再说传统纹样,这些从彩陶、青铜器、漆器、陶瓷、染织、家具精品中提炼出
的美妙象征符号,被西方借鉴与研究的热门艺术,在本国却“倍受冷落”。“书总
是借来的好”,但设计不象书,它更需要创新,是赞美还是嘲讽,全看水平。为了
更直观地表述,我设计并收集了一些与传统纹样相结合的标志作品附于文中,这些
标志融入了云雷纹、方胜纹、水纹等,并体现世界标志设计潮流的简洁造型,更强
烈地传达了东方特色。

中国设计界的香港平面设计“元老”靳埭强和陈幼坚保留了传统特色,有强烈的中
国味道,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声誉。丁绍光、赵无极也是在国际主义上融入了本土
的、地方的民间因素才在他乡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呢?作品中是否拥有自
己的特色,“拿来主义”是否存在,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2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