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HITEFANG (白牙 ), 信区: COA
标  题: 深圳设计之旅(3)--92′展—深圳又吃了只螃蟹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4年10月26日15:39:26 星期二), 站内信件

    作者: 黄治成  来源: 深圳商报

  深圳得天时、地利、人和,拉开了中国现代设计的序幕。中国的设计艺术在打开国门
之后,引进了西方现代设计观念,通过数年的奋起直追,也到了检阅一下发展成果的时候
了。

  这是一个国内没有先例的展览,深圳又一次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曾问王粤飞,
当时有没有想过,你们正在做一件创造历史的事件?王说,没想过那么多。当时几个人就
是有一股子激情,像延安时代的热血青年,想轰一轰国内设计界的气氛。深圳毗邻香港,
交流方便,信息也多,在开放之初,主要通过香港了解国际设计业的状况,学习了很多东
西。活动以“平面设计在中国”为标题,就是借鉴国际行业惯例。嘉美设计有限公司是活
动“密谋”策划的基地。组委会秘书长贺懋华到嘉美之前,曾是中国包协的负责人,北京
的组织公关由他负责;王序当时是广东省包装进出口公司派驻香港的设计师,他承担了海
外事务联络工作,包括聘请海外评委。王粤飞则争取嘉美的股东出资承办该项活动。因此
,《92′平面设计在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官方戴帽、行业自发的民办展览。中国工业设计
协会、中国台湾印刷与设计杂志社、中国包装报和深圳国际商品研究会等机构为大赛作品
的征集提供了组织资源。执委会成员承担了所有事务性工作,包括募集作品、宣传、找场
地、联系商业赞助等等。当时所面临的情况颇似法国印象派的“落选沙龙展”,所不同的
是,“落选沙龙展”当时招来的是尖刻的嘲讽与批评,而92′展却赢得了海内外设计界的
满堂彩。

  一步跨过国际设计舞台的门槛

  92′展的作品募集工作于1991年10月在深圳展开,历时三月余,组委会共收到作品五
千余件(套),经甄别初选出三千七百五十件(套)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台湾也迅速组
织了一千六百件(套)作品参赛。各地设计界反响之热烈,募集作品数量之多,水平之高
,都超出执委们的意料之外。

  为凸显展评活动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组委会首次采用国际同类型展评活动的规范模式
,聘请了六位较具独立性的资深专家出任评委,并聘请律师对评选过程进行全程公证。92
′展的六位评委是:石汉瑞(HenryStein-er),美国人,AGI(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
,并曾出任过一届AGI主席,他的设计生涯主要在香港,是香港设计界泰斗级人物;余秉楠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设计界的领军人物;王建桂,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前辈;靳埭强,香港设计师协会前主席;陈幼坚,时任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尤惠励(Wei
Yew),加拿大著名设计师。评选工作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送选作品的类别,以举
手表决的方式选出入围作品。入围作品造册登记、编号后,进行第二阶段,由六位评委分
别给作品打分,然后根据作品的总分数确定金、银、铜奖,优异奖和入选五个等级。在金
、银、铜奖分数线内,遇有两件以上作品总分相同,由评委再次打分排出名次;如仍相同
,则并列获奖。另外,由六位评委从优异奖和入选作品中各自挑选一件作为评审奖。下列
是执委会有关本次评选的一串统计学数字,可以反映出评奖过程的严谨与规范:

  “《平面设计在中国》共选出一百七十四件(套)获奖作品,占所有参赛作品的3%。
其中金奖6个,分别是:海报和招贴、包装和招纸、书籍设计、报纸广告、商业摄影、其它
,有七类作品无金奖;银奖12个(其中两类有4个并列银奖),有三类作品无银奖;铜奖10
个,有三类作品中无铜奖;优异奖26个,有六类作品无优异奖;入选作品120个,评审奖6
个。”

  所有入选和获奖作品都编入《92′平面设计在中国》会刊。

  92′展的参评作品水平之高,评选程序之严谨规范,都开了中国现代设计的先河。评
委们都对本次展评予以高度评价,尤惠励还将本次活动写成专题报道,刊登在CA杂志上(C
ommunicationArts,中文名“传递艺术”,为国际平面设计组织的专业刊物)。通过92′
展的推动,中国设计一步跨过了国际设计舞台的门槛。

  月亮在设计界先圆了

  《92′平面设计在中国》首次向海内外同行展示了中国平面设计界的实力,令人刮目
。石汉瑞认为内地与台湾的崛起对香港设计的发展将是一个挑战;陈幼坚说得更诚恳:“
来评之前,我个人感觉台湾的作品应该能获大部分奖,可评选之后,我发现大陆的作品进
步很快,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一个现实。”这次展览实际上可以看作由香港作裁判,内地
与台湾设计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从评奖结果看,海峡两岸各有所长,平分秋色;台湾的设
计商业性更浓一些,对传统的民俗文化有浓厚的感情,如蔡慧贞的《十二生肖年历》,程
湘如的《民间艺术月历》等。内地的作品在充分展示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也体现了设
计师对西方现代设计语言较透彻的理解,其现代感甚至要强于台湾。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
海报与包装上,其它一些门类,台湾要稍强于内地,如商业摄影类,几乎全是台湾选送的
作品,可见我们在这一方面还很薄弱。


  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尚不通畅的情况下,台湾与内地设计师在92′展的大聚会还
有着超出设计交流之外更深层的意义。关于这个深层的意义,台湾评委王建柱老先生有一
段很精彩的话:“中国人有一句话‘回家真好’。对我来说,这种感受非常好。我觉得这
次有一幅作品非常有意义,出在台湾地区,是一个报纸广告‘中国的月亮还不很圆’,…
…我觉得这张作品如果在大陆它不够令人感动,是台湾地区中秋月饼的广告,我觉得发人
深省。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我们中秋吃的月饼是要圆的,我相信我们以后会吃到圆
的月饼。这一次我觉得我非常地兴奋,也充满希望,因为我看到两岸的中国人脑筋都心向
中国,心向中国的现代跟未来……”这幅作品获得了大赛金奖,我不清楚在评委的心目中
,该作品是因艺术性取胜,还是靠情感赢得共鸣?或许二者兼而有之,毕竟评委中有四位
是华人,另两位也与中国有极深的渊源。

  《92′平面设计在中国》首创两岸设计师学术交流的平台。时隔四年,到96′展时,
香港设计界从裁判员变成了运动员,澳门和海外华人也汇入其中,月亮在设计界先圆了!
为此,深圳设计足以自豪。


--
  以  ┬┬ ╭╮ ╭╮  ┌┐  ┬┄┄--╮      ┄┄┄┬┬╮          以
  后  ││ ││ ││┌┤├┐││  ╭╮      ╭─╮│┆│  失 物   后
  要  ││ ││ ╰╮  ├┤  │├--│││︳││¨││┆│          要
  小  │ __╰╯ ││  ││  ││  │││︳││︳┆│┆│  招 领   小
  心  ┴---┄╯ ╰╯┄╰┴╯┴--  ╰╯╰┄╯﹉    ┴┴╯          心
  点  第A区  社会信息    ﹊    ﹉             LostFound   ★ ★   点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3.1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