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zpysl (好运要持续), 信区: CL
标  题:  尹田:论国家财产的物权法地位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Jul  6 10:42:47 2006), 站内

发信人: deadwood (经常性头痛), 信区: Law
标  题: 尹田:论国家财产的物权法地位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Sun Apr 16 01:08:32 2006), 转信

论国家财产的物权法地位

——“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写入物权法的法理依据



尹田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发表于《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内容提要:国家财产包括不能进入或者尚未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包括为国家享有
所有权的财产)与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两部分。国家通过投资或者拨款而进入国有
企业或其他企业以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产,除公有物及公用物之外,国家即
丧失其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归国有企业等私法人或者行政机关等公法人享有,国家
享有投资人或者设立人的权益。国家所有权或者由宪法或其他公法直接创设,或者
关涉公共利益,故其性质为公权而非私权,不具备私权特征且基本不适用物权法的
具体规则。民法为私法,重在保护私的利益,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应由公法加以规
定和保护,“国家财产神圣”不应成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国家财产 国家所有权 公权 私权 物权法

中国社会的和谐,必须建立于各种利益冲突的平衡基础之上,其中,各种财产利益
的平衡,是建立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基本条件。物权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宪法原
则的指导之下,确认和保护民事领域中的合法财产权利,通过建立一整套有关所有
权和其他物权的确认和保护的具体规则,使民事主体的合法财产能够获得法律上的
稳定和安全,使财产的交易安全能够获得保障,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秩序的协调
、巩固和发展。为此,正在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实行了对各种财产平等保护的原
则。但是,这一原则受到某种尖锐的批评。有人认为,这一原则违反了我国宪法的
基本原则,其基本论据和思路是:我国宪法第12条和民法通则第74条均规定了“国
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物权法草案“删除”了这一规定,主张对国家、集体和
个人财产实行同等保护,由此否定和破坏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
度,妄图“走资本主义道路”。

“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应否写入物权法并作为其基本原则?国家财产与集体财
产及个人财产在物权法上是否具有平等地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关涉到对物
权法乃至民法的基本性质的认识。

一、国家财产及国家所有权的性质及其法律特征

(一)国家财产的含义及其存在形态

首先必须明确“国家财产”、“全民所有的财产”以及“国家所有权”几个概念及
其相互关系。

国家财产即全民所有的财产,国家所有权即国家对于动产和不动产享有的直接支配
权利。在此,“全民所有”的财产不等同于“国家所有权”。所谓“全民所有”,
是一个政治经济学上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公有制的高级形态(集体所有为低级形
态),但全民所有的财产包括国家直接享有的一切财产权利(包括所有权、知识产
权、股权等等),国家所有权仅为其中的一种。物权法仅对所有权及其他物权进行
规定,并不涉及物权之外的财产权利,所以,物权法中所指的“国家财产”,仅是
国家财产中的一部分,即国家享有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财产。

国家财产可分为国家专属财产与国家非专属财产,前者指其所有权只能由国家享有
的财产,包括国家对城镇土地、河流、矿藏、海域、军事设施等享有的所有权;后
者指其所有权亦可为国家之外的主体所享有的动产或者不动产。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财产还可分为进入民事生活领域的财产与不能进入或者尚未进
入民事生活领域的财产。所谓“进入民事生活领域”,是指国家通过投资、拨款或
者其他任何方式将其享有的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授予或者出让给国家之外的第
三人所涉及的财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通过投资设立国有独资企业或者与他
人共同投资设立公司的行为,将其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所有权以注册资金的方式转
让给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企业,国家通过丧失其对财产的所有权而获得其投资人权益
(即股权)。此时,国家投资所涉及的国家财产,即属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此外
,国家通过行政拨款或者其他方式交给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的资产,除公有物(为
公众服务的目的而由政府机构使用的物,如政府机关的建筑物、军事设施等),以及
公用物(为一般公众所使用的物,如公共道路、桥梁、公园等)之外,即被视为这
些“公法人”的财产,为其进行民事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此,有以下三个误区需要澄清:

1.“全民所有的财产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全民所有”与“全民
共有”不同,前者是所有制意义上的概念,后者是法律意义上的概念。全民所有的
财产,其所有人只有一个,即国家。此为物权法知识的ABC。因此,认为代表国家进
行国家行政管理的政府无权处分国有资产的观点,是错误的。

2. “全民所有的财产为公有制财产,永远只能属于全民所有,不能转让给个人,否
则,公有制就变成了私有制”。在此,“全民所有制”所描述的是一种生产资料全
民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并非具体财产归属之一成不变的状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如果国家财产完全不进入交换领域,则其无法实现任何保值、增值,公有制所担
负的经济职能将无从实现。前述观点根本不懂得国家财产存在的根本意义和运用的
基本手段。

3. “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国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民法上的企业法人制度,要求法
人组织必须具备独立财产,而国有企业要获得民事权利主体资格,就必须拥有其财
产的所有权,否则,国有企业无法成为独立的权利义务载体,无法参与商品交换活
动。因此,国家在投资设立国有企业时,即丧失其对投资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取得
其投资人权利。对此,尽管物权立法中存在极大争议,物权法草案也尚未明确承认
企业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但如果承认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产享有所有权,则等同于
承认任何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财产均享有所有权,其错误性显而易见。因此,将国
有企业的财产认定为国家财产的观点,是错误的。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应归属于
国有企业法人,国家对国有企业享有的股权,才是国家财产。

如上所述,国家财产一旦进入民事领域,则转化为国有企业等民事主体的财产,国
家丧失其所有权,该部分财产本身在法律上即不再成为国家财产,也不再代表国家
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而被视为一种私的利益。

(二)国家所有权的性质

法律部门的划分有其特有的历史沿革和科学依据。根据法律主要保护公权还是私权
、法律关系是否为公权力所约束以及法律关系主体是否表现其作为公权力代表的身
份为依据,法律被分为公法与私法。依据历史传统,用于主要调整民事生活领域的
民法,属于私法。而权利的性质也因其所依据创设的法律(公法或者私法)不同以
及表现的利益性质不同(公的利益或者私的利益)而被分为“公权”与“私权”。
民事权利属于私权。

诚然,公权与私权的界分仍为学界存疑的基本问题之一,但依据主流学说(法律根
据说),“凡根据公法规定的权利为公权,凡根据私法规定的权利为私权”。[1][
1]换言之,公权与私权的界分标志之一,为权利创设所直接依据的法律的性质,虽
然此一问题又关涉公法与私法的分界争议,但其大致界限仍然是可以判明的。与此
同时,另一种学说即“利益说”则认为,凡关涉私人利益者为私权,关涉公共利益
者则为公权。

很显然,公权与私权的划分,与权利本身的内容(是否为财产权利)是毫无关系的
,关键在于其权利创设所依据的法律性质以及其表现的利益性质如何。

国家所有权的性质如何?其究竟为公权亦或私权?

1.权利创设之依据

国家所有权中,首先包含国家专属财产所有权。可以发现,在我国,这些权利是由
宪法直接创设的。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第9条第1款
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国家所有
,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依上列规定,国家对于城市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系直接依据宪法(公法
)取得,亦即宪法规定本身,即使国家直接成为上述财产的所有权,无需其他任何
法律加以确定或者承认。由此可见,前述国家财产所有权性质上应属公权而非私权
。据此,那种批评物权法草案有关国有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之国家所有权的规定纯
系毫无意义地重复宪法规定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事实就是,物权法并非前述国家
财产所有权的创设依据。

2.权利所表现利益之性质

除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重要财产之外,其他尚有未被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所有的财
产,包括公有物和公用物等。这些财产由宪法之外的其他法律予以具体规定。但是
,无论公有物或者公用物由民法或其他法律加以规定,因其权利所涉并非个人利益
而系社会公共利益,其权利具有与一般私权完全不同的目的和性质。故依照公权与
私权划分的另一种学说即“利益说”,此等所有权仍应定性为公权而非私权。

由上可见,所谓国家财产应分为公法领域的财产与私法领域的财产两部分。凡国家
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因其处于国家之静态支配状态或者处于公法关系之领域,其所
有权不能进入或者尚未进入民事流转,故其权利性质应属公权。凡进入民事领域即
私法领域的财产,即成为政府机关等公法人或者国有企业及其他企业法人等私法人
的财产,由经济学或者所有制的角度观之,这些财产不妨称为“国有资产”,但从
民法的角度观之,这些财产为民事主体享有所有权的财产,非为“国家所有”的财
产。国家机关在运用这些财产参加民事活动时,不得依据其公权力载体的身份,只
能依据其私法上主体的身份;而国有企业本身即非为公权力的载体,故其财产更不
能代表社会公共利益。

(三)国家所有权的特征

国家所有权的公权性质,亦可通过分析其权利特征加以说明。

国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因其关涉公共利益,故因之而发生的法律关系应属公法调整
。就其所有权的特性而言,可以发现:

1.国家专属财产所有权不具民事上的可让与性。

2.国家所有的财产不得被强制执行。例如,公有物以及公用物一律不得被纳入破产
财产。

3.国家所有权原则上不适用物权法的具体规则。例如,国家所有的土地等不动产所
有权不适用物权变动的公示规则;国家所有权不适用共有、善意取得、取得时效以
及占有保护规则,等等。

4.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不处于同一法律关系领域(一为公法领域,一为私法领
域),故其相互之间不可能居于完全平等的相互地位。其表现为,国家所有权是社
会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载体,此种利益当然高于私人利益。据此,国家基于公
共利益的需要,得强行将他人之所有权变为国家所有权(如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或
者私人财产),或者基于国有土地所有权的行使需要而强制消灭他人之所有权(如强
行拆迁私人房屋),或者基于公有物使用的需要而限制他人所有权的行使,即使他
人之权利的行使完全符合通常的准则(如基于军事设施使用的需要,限制其周边的
居民以正常的方式使用土地或者建筑物)。

很显然,如果将国家所有权定性为“私权之一种”,则其在权利设定变动以及权利
行使等诸方面即应与私人所有权适用相同的法律准则,但整部物权法所规定的有关
物权设定变动以及物权行使的基本规则,几乎均不适用于国家所有权,此足以表明
国家所有权应属公权无疑。

二、物权法与国家所有权

(一)物权法应否规定国家所有权

如前所述,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为法律部门设置的基本方法。依照一种并不绝对的划
分界限,公的利益主要由公法保护,私的利益主要由私法保护;公法的任务主要是
防止个人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利益的侵害;私法的任务,则主要是防止国家公
权力对私的利益的侵害。因此,作为私法的物权法,应当对民事生活领域的财产权
利(物权)之得失变更及其法律保护做出规定,但不可能也不应该担负对一切财产
利益的保护任务。公的利益或者国家利益,主要由宪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公法加
以规定和保护。据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确认,应由宪法规
定;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和保护,应当由行政法律、法规以及经济法规予以规定。
简言之,物权法应主要确认和保护私的利益。

但是,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从来都仅具相对性,亦即公法与私法、公权与私权的区分
,只是对某类法律或者法律关系以及权利之基本属性的揭示,“在公法与私法之间
,并不能用刀子把它们精确无误地切割开”,[2][2] 即在公法中有可能包括私权的
规则,在私法中亦不妨包括公权的规则。而各国法律何以“将各个具体的法律制度
或者法律关系归属于这个法律领域或那个法律领域”,依据德国学者的观察,“历
史原因的影响”发生了重要作用。[3][3]这就是说,各国的立法政策、立法传统,
均有可能是公法与私法的界限发生某种程度的模糊。而现代社会发生的所谓“公法
私法化”(如在宪法或者行政法中更多地规定私权规则)以及“私法公法化”(在
民法中更多地注入公权力的约束和影响),则是此种交叉和模糊因社会发展而不断
深化的具体表现。

纵观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可以发现,各国对国家所有权的规定模式并不相同:德国
民法及其强调其民法的私法性质,未对公有物或者公用物作出规定,亦未对国家强
制征收私人财产做出规定(此种规定交由德国基本法作出[4][4])。但包括法国、
比利时、瑞士、泰国、伊朗、墨西哥、智利、意大利在内的很多大陆法国家,则普
遍在其民法典中对于公用物或者国家所有权作出某些基本规定乃至具体规定,不过
,对于国家征收私人财产问题做出规定的,仅只法国和意大利两国的民法典。[5][
5]

为此,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物权法上可以规定公有物和公有物以及国家征收、征
用的一般规则,其中,有关国家征收、征用的规定,应从限制公权力滥用的角度着
手。但对于国家就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的创设,我国宪法已经作了全面、
具体的规定,故物权法不应予以规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如何模糊,“民法与私法概念的合二为一”,[6][6]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民法
中注入某些公法规则,并不影响其私法性质;物权法对于国家财产做出某些规定,
也不能据此认定其变成了公法。换言之,如果物权法不规定国家所有权,只能说明
民法的私法性质被立法者予以强调,但如其规定了国家所有权,只不过说明了立法
者基于其立法政策,在民法中更多地注入了公法的因素,但物权法对于国家所有权
的规定,并不能表明此种所有权即当然具有私权的性质,更不能表明物权法的立法
原则和立法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物权法与“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我国宪法有关“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毫无疑问表达了国家对
公有财产的侧重保护,但这一原则,却不应写进物权法并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作为多元利益结构的社会中各种利益冲突的平衡器,法律的作用是确认不同利益的
边界,协调其利益冲突而非加剧其冲突。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其主要目的有三:


首先,从立法技术来看,公权与私权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公法关系中,一
方(或者双方)当事人系以公权主体的身份参加,涉及到的是公共利益,其基本特
征是主体间存在隶属关系;而私法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系以私权主体(民事主体)
身份参加,涉及到的私的利益,其基本特征是主体间地位平等。这种根本差异,决
定了公法与私法之完全不同的调整方法与基本观念。如果诸法混杂,公私不分,则
法律规则的设计和适用,将成一团乱麻,难以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其次,从法律的利益平衡功能来看,公权与私权分别代表了彼此不同且相互对立的
利益。划分公法与私法,不仅可以正确界定公权与私权之准确范围,明确其权限边
界,而且可以确定公权与私权有可能发生冲突与碰撞的临界点并予以整合,以此防
止冲突的发生以及确定解决冲突的准据。第三,在公权与私权之间,公权以国家为
主体,私权以个人为主体;公权为强者,私权为弱者。为此,为防私权遭受公权之
侵犯,须将私的生活(市民社会)与公的生活(政治国家)相分离,以民法规定私
人生活的基本准则,奉行私权神圣、私法自治之原则,排除国家公权力的不当介入
,以此达成公的利益与私的利益之间相安无事、和谐共处的目的。

上述分析表明,公法与私法各有其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和价值追求目标。公法重在
保护公的利益,私法重在保护私的利益。就财产权利而言,宪法和其他公法重在保
护国家财产权利,而民法则重在保护私人财产权利。两相分解,两相配合,两相抗
衡,利益平衡方可获得。与此相反,如果把国家财产的确认、管理和保护作为物权
法的主要内容,无异于让物权法代替了宪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公法的职能。而大
量公权力规范的进入,则会使物权法成为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相互交错混杂的大杂
烩,使物权法乃至民法丧失其排除公权力非法干预和介入的特定功能。

质言之,法律的原则和基本理念依法律的目的和功能而定,由此产生不同法律部门
所遵循的不同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方式,如果公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权(公的利
益),私法的主要目的也是保护公权及公的利益;公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财产神
圣不可侵犯”,私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私权即成
为公权的奴仆,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即被打破。如果私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的
利益,其结果便是私法被公法所吞没,由此,私法不复存在,私权保护亦不复存在


为此, “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能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乃至民法的
基本原则只能是“私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原则和理念的宪法依据,是我国宪法
第13条关于“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明文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
--------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本文发表于《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1][1]郑玉波:《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第45页。

[2][2] 引自[德]卡尔。拉伦兹:《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
质言之,法律的原则和基本理念依法律的目的和功能而定,由此产生不同法律部门
所遵循的不同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方式,如果公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权(公的利
益),私法的主要目的也是保护公权及公的利益;公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财产神
圣不可侵犯”,私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私权即成
为公权的奴仆,公权与私权之间的平衡即被打破。如果私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的
利益,其结果便是私法被公法所吞没,由此,私法不复存在,私权保护亦不复存在


为此, “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能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乃至民法的
基本原则只能是“私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原则和理念的宪法依据,是我国宪法
第13条关于“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明文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
--------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本文发表于《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1][1]郑玉波:《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1979年第11版,第45页。

[2][2] 引自[德]卡尔。拉伦兹:《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
版社2003年版,第7页。

[3][3] 参见[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
00年11月版,第13页。

[4][4] 参见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物权编》,法律出版社200
4年12月版,第53页。

[5][5]参见《法国民法典》第531-541条;《比利时民法典》第538-541条;《瑞士
民法典》第664条;《泰国民法典》第1304-1306条;《伊朗民法典》第24-26条;《
墨西哥民法典》第764-770条;《智利民法典》第589-598条、第600条、第602-603
条、第605条;《意大利民法典》第822条。

[6][6][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第16页。






--
多美品怎么还不倒闭?

※ 来源:.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bbs.zsu.edu.cn.[FROM: 192.168.30.217]

--

    你的个性刚强而倔强,吃软不吃硬的标准死硬派,有时候别人会觉得你这男人真是超
级顽固,石头如果会说话可能还会比你好沟通;不过你自然有自己的优点,至少你具有领
导才能,很有责任感,理性与感性并重,算得上是一个可靠的男人。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8.15.154.3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