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bsyghnh (wu), 信区: NORC
标  题: 素质教育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y 16 21:21:54 2003), 站内信件

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

袁贵仁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 发展

  在迈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新阶段
,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必须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和提高
质量;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
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目前,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是: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虽然,全面发展的思想早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全面发展做
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也一直把全面发展做为重要内容。但
是,应该说,这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归式分工所造成的人的片面性而提出的
理想目标,并不具有充分的客观现实性。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
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政策,离全
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还相距甚远。我们的教育侧重于选拔精英,每一项教育内
容和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一部分人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
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正是为了考入高一级学校,中学便开始划分文科、理科,大学
则进一步划分更加狭窄的专业,考虑问题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如何考试和
升学,而不是人的发展。不能否认,它客观上也在促进人的发展。

  如果说以前的这种做法还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和合理因素的话,那么,进入21世
纪后,它则已丧失了其合理性的根据。当代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要求
人必须全面发展,不全面发展就很难成为对社会有较大作为的有用人才。

  首先是当代科技综合化,要求探索、理解和运用科学技术的人全面发展。21世
纪各门类科学和各层次分支不断交叉、加速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结合
,科学和技术相互依赖和融合,科学和社会之间发生重大的相互作用。其次是经济
全球化,要求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具备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合作竞争的精神,善于在现
实和传统之间、科学和人文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以及民族和人类之间不断地协
调和化解矛盾,应对各种挑战。第三是发展整体化,强调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
展,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都要以人为中心,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和依靠人
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
眼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又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人越
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
必然,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二要正确理解和处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学校的传统使命是传授知识,今天的素质教育仍然把传授知识看作教育的主要
职能之一。但是,素质教育所讲的知识,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全面的知识
,而不只是升学考试所必备的知识,它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两个方面。人类早
期传授的大多是人文知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现在,则应是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并重。这有利于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协调,做人
和做事的统一,两种知识之间的贯通,以及复杂问题的合理解决。其次是知识的内
化。素质教育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使之成为人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仅仅是机械记忆而没有消化和利用的知识,不能成其为素质。这点对人文知识来说
更为重要。比如,思想品德课考高分者,思想品德素质并不一定就高。这样的例子
并不少见。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知识量激增,陈旧率加快,学校给学生的知识只能是最基
础的部分,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
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这就叫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

  能力和素质相比,素质更根本。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能力
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有了较高的素质,就会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并不是某种操作技巧。
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能力,有些能力对有些人是必需的,对另一些人则是可有可
无的。再说,现在许多人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乃至身
份经常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无法确切知道每个学生将来干什么,也就不可能
把学生一生所需要的能力在学校里都加以培养。学校所能做到和应该负责的只是给
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其适应社会和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除过去所讲的体力和智力外,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如情
感力、意志力、理想力、信念力、道德力,以及想象力、洞察力等。爱因斯但说过
,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
依赖性格上的伟大。

  总之,素质内含着知识和能力,但知识、能力不等同于素质。素质教育是在传
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知识教育观到能力教育观,再
到素质教育观,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进步。

  三要把思想品德素质做为学生的最重要的素质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等,其中德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
,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把思
想品德教育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
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

  俄国历来比较重视"德"。《论语》强调"为政以德";《三字经》里有"教之道
,德为先"的说法;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由于我们正处在新旧世纪、新旧
体制交替时期,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再加上当代社会
发展迅速,人们交往频繁,使得每个人的思想品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
。在当今,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经成为人
的事业成败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思想品德如此重要,可当前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并不尽加人意。具体表现
在:教书育人没有成为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德育工作还不能主动适应新形势的
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德育没有贯穿于专业教育和学校管理全过程,未能体
现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德育的内容和德育工作的方法较为陈旧和
单一。对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教育改
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并
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灌输和管理,它的更深层次的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
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
人才。

  教育既可以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扼杀创新人才。我国的传统教育有自己的优
势和特色,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习惯于按照一个固有的模式,把
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杨振宁博士以
他亲身经历说道,中西教育比较,各有优点,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
我创新。有这样两个事实:一个是我国中学生参加学科世界奥赛,每年都能拿到许
多金牌,这说明我们教育的优势;另一个是,建国50年来,我们还没有独立培养出
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教育的不足。面对这样的现实,要
求我们善于反思,取长补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
考,敢于争辩,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
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亲自
动手去做、去实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列来提,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
不可能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实践出真知,脱离社会实践来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的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要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

  我们说,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但必须指出的是,
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德、智、体、美不是机械割裂的,也不是简单并列的
,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融合的结果就是人格。人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
的人格的高下和优劣。素质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
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江泽民同志特别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他
说,如果不重视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会影响人一生
的轨迹。

  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教育的任务包括发现、
发扬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德、智、体
、美等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由于发展是无止境的,加之每一个人的遗传特征、所
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以及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的不同,各方面都得到发
展的每一个人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文艺家、科学家,而每一个文艺家、科学家也
各有不同的个性。因此,不能用全面发展来否认个性发展,也不能用个性发展来代
替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鼓励拔尖,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
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
上,号召学生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并坚韧不拔地实现这种理想而
奋斗。同时又特别指出,这不仅不会限制优秀人才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而且恰恰
相反,只有在这种火热的奋斗中,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他们的生命价值才能更加完善地展现出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不拘一
格地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直接从人才
规格入手,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形成了新世纪的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观,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改革我们教育、考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新世
纪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5期


--
                        即使风雨也要同舟!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5.1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