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oral (被深紫色染深了.), 信区: Film
标  题: 《海上钢琴师》:海上的琴声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Nov 17 23:57:59 2002), 站内信件

    很久以来,我对朱塞佩·托纳托雷一直抱有巨大的好感,因为他的“寻找三步
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玛莱娜》。《天堂电影院》的成就自
不用说,198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说明了一切;对于《玛莱娜》的评论我已写
过,剩下的只有《海上钢琴师》。因为在我看来,《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伪托纳
托雷”的作品。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托纳托雷作品中一贯的对现实状态下小人物的思
考(《天堂电影院》中的托托、阿尔弗莱德,《玛莱娜》中的玛莱娜),我们看到
了一个被“空间”化的小人物,一个好莱坞式的平民英雄1900。有人说《海上钢琴
师》是托纳托雷在获奖之后对好莱坞的一次献媚,好象有这个嫌疑。

    故事从一个小号手迈克斯对1900的回忆开始。1900既是一个年份的名称,也是
一位天才钢琴师的名字。他被遗弃在一艘航行于新旧大陆之间的邮轮维吉尼亚号上
,善良的黑人技师丹尼收养了他,并以收养他的年份给他起名“1900”(让人不由
自主的想起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星期五)丹尼死于一场意外,1900又成了孤儿
。一天晚上,乘客被一阵阵悠扬的钢琴演奏声唤醒,1900的演奏打动了每一个人。
船长破例让1900留在了船上,他成了邮轮维吉尼亚号的专职钢琴师。随着岁月的流
逝,1900的演奏名声越来越大,许多人慕名登上维吉尼亚号,为的是能亲耳聆听一
下1900的演奏。维吉尼亚号的钢琴师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

    当1900的名气日隆,一位爵士乐手谢利登船挑战,结果当然是1900用琴声击败
了谢利。兴奋不已的1900说道:“fuck the jazz!”这是一个很粗俗但很响亮的
回答。因为1900的演奏更自由,更随心所欲,更打动人心。后来,已是青年的
1900在一个下午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他深深爱上了她。唱片商来找1900灌制唱
片,而1900唯一的动机只是想让姑娘听到他充满倾诉的演奏。他甚至想为了找寻那
位姑娘而踏上他从未涉足过的陆地。但是当他已经站到了旋梯口,准备伸脚踩向陆
地的时候,他退缩了。既然自己已是属于大海,属于维吉尼亚号,又何必再登上陆
地,解构属于自己的世界呢?1900一生也没有登上过陆地。

    维吉尼亚号要被拆毁了,人们在忙乱着。迈克斯坚持认为1900没有下船。他又
爬上了已是人去船空,一片狼籍的维吉尼亚号,果然找到了依然独守空船的1900,
他没有走,“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数不清了,找个
女人,盖间房子,买块地,然后一起走向死路。……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
,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了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
,而是因为我所不见的”最终,1900与维吉尼亚号一同消失了。目睹了这一切的迈
克斯带上小号,打起行囊,开始追寻自己新的生活,阳光斜斜的射来,而那个关于
“维吉尼亚海上钢琴师”的故事,也随着迈克斯一起飘渺远走。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清晰的人物脉络,优美的配乐,让人联想起《大蓝》的
漂亮海报都为《海上钢琴师》增色不少。托纳托雷完成了一次向好莱坞的杰出“献
媚”。而更可喜的是,在此片之后,我们看见托纳托雷又有了一次漂亮的回归,即
后来的《玛莱娜》。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一次漂亮的“登陆”的话,那《玛莱
娜》便成了一次成功的“退缩”,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收放自如的托纳托雷。很多
时候,我总在想,固守和求变究竟谁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去理解。1900消逝在他的
家园中,一个属于他的地方,却让人感觉到1900离自己很近,有那么点“咫尺西天
”的味道。走下去,似乎是最好的答案,就像《海上钢琴师》的另一个译名说的,
声光伴我行。
--

 旅行这种事大多是相当累人的。不过有些知识是唯有疲累之后才能亲身学到的。
 有些喜悦是唯有筋疲力尽之后才能够获得的。这是我继续旅行所得到的真理。

                                                   ——村上春树
远方的大鼓声,邀我作漫长的旅行 我穿上陈旧的外套,将一切抛在脑后……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