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Ibe (寒水依痕), 信区: Film
标  题: 一杯白水加一碟绿茶(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hu Sep 11 17:05:46 2003), 站内信件

作者: cinekino 发表日期: 2003-09-10 08:27:51 返回《黄亭子影线》 快速返回


一杯白水加一碟绿茶


记得钱钟书先生说过,时髦的东西都是还没有真正时髦的东西。这句话是说时髦是领潮的
而不是赶潮的,但是在大众文化生产中目标观众一定还是要越多越好。张元的本来就有些
独特的声音配合着广告音乐在收音机中传出,“我是电影导演张元,欢迎大家去看《绿茶
》”,这种行为已经充分地表现为他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大众文化生产者,但是还给人
一种怪诞和别扭的感觉。导演自己叫卖的方式本身并不荒诞,荒诞感来自张元的声音的质
地,在看了电影《绿茶》之后,我知道了原来影片一开始就包裹在张元自己演出的声音里
,这段不见身影只闻声音的旁白,和那个广告有着同样的腔调,充满了陷在自我之中,但
是又要出售自我的尴尬。


张元的作品从《妈妈》、《儿子》开始,就用一种“笨拙”精神,讲述他自己所谓的人生
的悲观。这两部作品用黑白的影像写着一种粗糙的现实质感,但是影像却传达了张元对“
非正常人生”的关注,极端的人构成了极端的故事和情感。当时这种让你直面最为熟悉的
街道、五六层的砖混宿舍楼、平房的影像,对于中国大陆是新鲜的,让你觉得张元的“笨
拙”是一种真诚的表现。同时,这样的影像包裹的极端的人生,对于渴望读解中国新一代
导演的国际影坛来说也是刺激的。这种关注一直延续在《北京杂种》、《东宫西宫》里面
,而恰恰在这种延续中,因为人物和空间同时变得更为边缘和封闭,在此意义上,张元成
为一个最不“现实”的导演,看似简单和朴素的影像规定的却是封闭圈内的人生群,这也
是他被主流视为异端的直接原因,也是被某个著名的国际组织读解出他的人道立场的原因



最近几年,张元在《过年回家》之后,他仿佛对主流进行了一个急转弯式的回归,但是他
的故事依旧高度地脱轨于“现实”,在这里“现实”可以荒诞的同时包含下面两个意义:
社会批判意义上的写实主义的立场;好莱坞似的的注重社会现实真实细节和人物情感发展
曲线的丰满的修辞要求。在这两个立场上张元都是一个叛逆,他开启了一种将“先锋”当
作“时尚”,将“时尚”当作“时代精神”的自我新纪元。这个新纪元的指导思想,促成
了他从《我爱你》、《江姐》走到了《绿茶》。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认定《绿茶》中借赵
薇的嘴说出的那个悲剧故事,也许是张元内心深处最为心仪的东西,也许是他依旧可以用
他以前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风格讲述的故事,其实这种类型的故事堆积出了导演对扭曲
情感的体验,他习惯于将人放置在扭曲的紧张状态中,一种欣赏病态美的虐待倾向。张元
拥有强烈的扭曲花木制作盆景的艺术倾向。


《绿茶》被张元自我认定的“大众电影”,但是我从一家学院区的影院的散场的人群中,
明显地感到大众们的不满足,在影片结束还不到两三分钟,观众的话题只能是回到自己的
现实生活中——明天去哪里玩,上班要做些什么。商业电影作为大众娱乐工具,本应该给
人们一场深陷其中的幻梦,此时却早早破灭了。《绿茶》的时尚,仿佛是北京后海酒吧群
落中的一只红灯笼,仿佛是上海新天地的一个摩登角落,而绝大多数人群注定要走出这狭
窄空间去真实的生活。《绿茶》整个故事也只能拍摄那些酒吧、茶馆和其它一切可以称作
时尚场所的角落,大量的这些时尚内景几乎构成了整个影片的氛围,这些内景和姜文、赵
薇一起是另外一个明星,而在中国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的混和趣味越来越具有魅惑的时候
,这种空间气氛的明星效益和真正明星一起产生互为代言人的局面。《绿茶》在很少的外
景的部分,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真正的城市街道和人群的全景。这些点缀一样的外景,选
择了零星的胡同、砖楼,这本来是北京这个城市的标志性的象征,但是这些胡同、红墙等
景物的选择标准却也完全是导演所需要的那种簇新的粉刷、符合自我审美的单纯色调,只
是另一种时尚的情结,中国都市的斑驳和混乱的现实荡然不存。《绿茶》的室内和室外空
间的组接的基础建立在消解掉混乱与冲突的原则上,无论传统或者现代都以时尚的标准统
一起来,于是我们看到姜文和赵薇可以前脚刚迈出时尚的茶馆,后脚进入胡同,空间拼接
本来是电影的基本创作手法,在这里却将当代中国都市的不协调强行抹去了。我每次看到
在玻璃幕墙的高楼后面的那些小镇一样低矮的平房都被中国当代的杂呈刺激着,但是《绿
茶》是特意消除这种刺激,呈现一种光洁整一的时尚趣味。《绿茶》这部电影就在这样的
“人造时尚世界”里,让摄影机模糊着背景,在明星的脸上摇曳飘荡……


而且,《绿茶》这部瞄准商业市场的作品,却冒出过于浓郁的“艺术圈”气息,一部大众
电影的招牌下面展示的却是“小圈子”的趣味。我们很容易判断这部作品不能够成为真正
大热的卖座品的根本原因就在此处。无论这部作品的叙事方式还是美学趣味,都和更为广
大的观众存在着知识域的差别。米歇尔.福柯指出,维护权力地位需要相应地建构一个知
识领域,所以,张元影片的权威度是无法建立在观众对其趣味的隔膜上的。比如《绿茶》
中,方力均这位通县画家村里的英雄人物在银幕上闪亮出场,同时他那著名的大头画出现
在居室,他的茶馆成为表演舞台。在整个影片人数最多的一场戏中,一群男女围坐喝酒谈
天,背景完全消失在黑暗中,于是一个圈子被突显出来,摄影机围绕着他们狂欢般的旋转
。《绿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艺术小圈里的人化妆的干净时尚,做着自以为是的大众
化的梦想。其实在影院中,最具和观众沟通的地方依旧是姜文那些关于婚姻、爱情的调侃
,以及影片一开始姜文向赵薇提议开房却挨了一巴掌这类噱头的设置。如果在一部都市爱
情题材的商业制作中,消解了对“爱情”本身的强调,大抵总不是大众们愿意彻底接受的
叙事方式。


在198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对于中国都市化进程的描绘中早已经有了新的起点,例如孙周的
那部《给咖啡加点糖》,其中的苦涩构成一种深度。当然那时候的孙周还不存在于一个彻
底商业制片的环境中,作为导演关心的是人和人的沟通,而不是咖啡是否时尚的问题。在
这个新世纪的时刻,我再次面对张元给出的都市,学习到的仅是一种“时尚”:一只玻璃
杯装满热水送到你的面前,一只白瓷盏盛着绿茶送到你的面前,你拿起绿茶放在鼻尖下闻
闻,然后倾入玻璃杯中。当绿茶应该这样品尝的时候,我应该早知道影片最终应该结束于
,隔着印花毛玻璃的四只手演绎着张元的时尚爱情,女人的双手被握住,然后女人的眼镜
必然被摘掉……于是这个仿佛充满创意的段落,先锋的时尚趣味依旧必然的落入一种腐旧
的意识框架中。



--
                  ╔════════┆                           ┃╲
                ╔╝             ╭╮╮黑白是种孤清的美        ┃▍╲
    ╔───────────╗ ╭╯╰╯    没有颜色也会感动  ﹨┃  ╱
    │黑白的角落            │ ¦        只不过有时候你会忘记╲┃╱
    │    有最原始的凌乱    │ ╰━━━━━━ ━ ─ ─ ┈┈     ╲──  Ibe
    ╚───────────╝       正如心的最底   绝望的孤独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72.20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