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ameshuang (石骨), 信区: Film
标  题: 一种幻想的文明:评徐静蕾的《父亲与我》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Dec 12 18:43:13 2003), 站内信件

         一种幻想的文明——评徐静蕾的《父亲和我》
开始看完《父亲和我》的时候,为这样的影片表现手法感到困惑,于是跟舍友说“又是
一个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呵呵,看不懂,姑且以后现代主义命名之)。后来躺在床上
的时候细细寻思,不会吧?这样一部片子,花费我休息时间看到近临晨一点多,难道就
这么个感觉?所以趁睡觉前,把整部片子从头到尾寻思了一把。然后就有了以下的这篇
胡扯的东西了:
首先,当然是认为这部片子是好片了,因为其以一种很细腻的方式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
困惑及其对文明关怀的饥渴。可以这样来理解:人类文明的母亲是自然,而人类文明的
父亲则是宗教。故事的背景是:在工业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达
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工业文明的进程对自然的大肆掠夺,造成了自然死了(母亲死在
工业文明发展的象征“汽车”轮下)。人类本来依靠自然(母亲)提供生活和安全感,
但人类永远是幼小的、脆弱的、需要照顾的。当自然母亲死了之后,人类所有的文明关
怀和精神安慰需要只有诉诸宗教情怀(父亲)。但人类开始并不依恋宗教,因为宗教的
价值和信条有着如此多的“毛病”(就如父亲经常酗酒、赌博一般)。当自然母亲“死
去”之后,即使父亲能够给予关怀和呵护,但人类依然徘徊不前。人类依然多么怀念(
自然)母亲的美好哦,常常在(自然)母亲遗像面前黯然泪下。(一如我们曾经如此怀
念过去大自然的美好一般)但(自然)母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慢慢地,人类发现父亲有很多值得依靠的东西,正如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之一
一样,父亲的老到经验和无私的呵护,让人类多少感到有活着的价值。宗教情怀反映在
人类心灵之中是“又爱又恨”的。因为一方面宗教的教义和关怀方式多少让人感到安全
和归宿;另一方面,宗教又常常会因为某些“异端”形式而饱受沧桑(以姜文警察为代
表的社会政权对宗教“异端”的镇压),造成人类对宗教(父亲)若即若离,将信将疑
(在父亲出狱后偷偷的去看他但不敢见他)。
人类在剧变的社会面前永远是小孩子,它常常是毫无经验的,但却个性洋溢,甚至于在
某些问题(现代人的婚姻)面前不顾宗教和传统(父亲)的劝告,教义对人类是没有强
制约束力的,只有等到人类在出了问题(腆着个大肚子回来)之后,人类才再次将精神
归宿回归宗教(父亲)的怀抱。但人类的无知和顽皮(对孩子生产和护理)常常让自己
不知所措,宗教(父亲)再次显示了博大的胸怀和气度,他给人类以安宁和抚慰。
宗教总会变革的,正如父亲总会死去的一样,人类文明在发展,宗教(父亲)也在以新
的形式出现。父亲死了,但主角后来也嫁人了,她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了。但无论如何,
人类对宗教的情结是挥之不去的,人类文明无论如何发展,人类天生的那种需要精神安
慰和安全感的需要,将会一直贯穿人类文明的始终。女主角后来又嫁人了(父亲死了,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她也会有自己的父亲)。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人类生活依赖的自然(母亲)和宗教(父亲)的关系好像一
直都处在冲突之中的,正如科学跟宗教的冲突不会停止一样(虽然宗教也曾关注过自然
曾经的音容笑貌,如父亲也曾经望着母亲的遗像而黯然泪下一般)。人类一方面运用科
学征服自然(依靠母亲,并吸干母亲的乳汁),另外又渴望宗教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怀(
正如希望父亲不要离母亲太远一样)。但宗教给予人类的回答是:(以女主角结婚为例
)你们最终会离婚的,迟早的事而已。道出了科学与宗教的不可融合与冲突的实质。
不管人类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文明本身总离不开自然(母亲)和宗教(父亲)的,虽然
人类到今天依然不曾停止过这样的幻想:希望能够同时拥有母亲(自然)和父亲(宗教
)一同带给我安全感,那该多好啊?在片尾中,女主角把父亲和母亲安葬在一起,并疑
惑“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母亲允不允许”。我把这种安排称之为“一种幻想的文明”。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3.2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