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azy (......), 信区: Music
标  题: 香港乐坛25年发展之七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Jan  6 13:16:48 2002) , 转信

七、造星运动的肆蔓引致香港乐坛式微

   在四大天王横行之时,仍有一些新秀不断地发出挑战,陆续有近十人曾被封为“第五天

”,但这些第五天王们没一个能持久,都红了一阵就沉寂下去,其中不少是很具实力或潜质
的。

刘锡明和张卫健  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出道;当时都已主演了无线电视台数部电视剧并开
始走红;处女作《是缘是债是场梦》和《真真假假》都打上排行榜榜首(这非常难能,尤其
对于新人来说);都被评为当年度最佳新人;首张及次张唱片都有白金销量。这两位走势大
好的新人,各自推出了几首流行了的歌曲后就销声匿迹。张卫健倒是还常在电视上露面并于
今年重出江湖,而刘锡明,大家似乎已经把他忘了。

台湾四小天王  这指台湾四名英俊少年林志颖、吴奇隆、苏有朋和金城武,他们都在台湾成
名后分别于92至93年间杀奔香江,其中尤以林志颖和吴奇隆走势最好,一度逼近四大天王,
吴奇隆还专门学习粤语并推出过粤语唱片且销量甚佳。但不久又分别退返台湾,眼看即将掀
起的一场风暴自然消亡。

许志安  许志安的名字从一开始两人刚冒头时的一首合唱歌《其实你心里有没有我》便郑秀
文粘在一起了,在遍地英俊小生的那个时候,许志安独特的歌喉另辟蹊径,慢慢走红,他是
除李克勤外被叫得最多的“第五天王”。许志安的发展一直还算顺利,没有大的波折,现在
还稳居一线歌手行列。

梁朝伟  梁朝伟早年是与刘德华、黄日华齐名电视界的五虎将之一,是八十年代后期香港电
视界的第一小生。他在电影方面也成就非凡,获过两次影帝和两次最佳男配角,最近更荣登
康城影帝宝座,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梁朝伟早已八十年代还在演电视时便已推出过
两张粤语唱片,但成绩不如人意--与刘德华一样。1994年梁朝伟在台湾推出一张国语唱片
《一天一点爱恋》,以难看的前卫形象(穿鼻环、满面胡须、拖地长裙。老实说看了多年他
的演出,这种造型我十分的不接受)出人意表一举成功,并象郭富城一样杀出香港,大获成
功(对于这种“曲线成名”实在不知该如何解释)。但梁朝伟不久后又沉寂了,去专心拍他
的电影,据说最近他又想第三次出山。

郑伊健  郑伊健初出道时也是演电视剧,唱歌直到1996年初的《直至消失天与地》才闯出名
堂来,随后的《一个为你甘去蹈火海的人》红遍香江(此曲据说当时由于伊面拒绝了无线电
视台的一部新戏,而被踢出当年的十大金曲)。郑伊健在九十年代后半期是除四大天王外最
吃香的男星,但去年因“双琪夺面”事件声价暴跌,令人殊为婉惜。

   各类新星旧星均无法突破四大天王形成的“势力网”,而四大天王全力拼搏几年后有所

懈,唱片质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接班人却迟迟未露端倪。这时却有一股暗流正在进行蕴
酿,走另一条路的造星运动不久大规模展开。
   造星运动的兴起,却须由四大天王说起,黎明和郭富城便是造星运动最成功的得意之作

经过唱片公司一系列精心的形象包装,这两位英俊小生一洗前几年在电视界的失意,迅速崛
起成为万千少男少女的偶像,这两位是所谓“偶像派”的最初代表人物。之后两人在牢固的
基础下稳步发展和进步,实力日进,成就有目共睹。
   受此鼓舞,各大唱片调整战略,以忽视唱片质量的重大代价,全力投入新星的形象包装

于是一批俊男美女粉墨登场,宣传攻势一浪强似一浪,在人们尚未明白是如何一回事的时候
,一位新的偶像已经成功诞生!这种势态在九十年代后几年几乎成为每一家唱片公司推出新
星的唯一手段(例外的不多,陈奕迅算一个,而苏永康早已八十年代末便出道了)。其中典
型的,以此君为最:

谢霆峰  谢霆峰出身明星世家,父母都是香港演艺界的著名人士,其父谢贤更是香港家喻户
晓的巨星级人马,诸多演艺界巨星如曾志伟、汪明荃是他的契爹契妈。1997年,谢贤夫妇突
然闹离婚,惊动众多传媒,随后事态扩大,愈演愈剧,一宗家庭纠纷成为举港瞩目的事件。
其间夫妇二人分别多次公开称赞其爱子谢霆峰,并称其为此事件的唯一受害者(正常情况下
确实如此),使谢霆峰成为一时新闻人物。次年初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第一位上台
表演的嘉宾便是这位长相俊秀的年轻人。随后不久,18岁的谢霆峰正式推出自己的第一首打
榜歌曲《坏习惯》,宣传铺天盖地而来,天天见报,一名全新的偶像就此大功告成。唱片公
司利用谢霆峰的家庭问题作铺垫(回头想来,我对离婚事件的动机不由略感怀疑),充分利
用其与娱乐界的非常关系,宣传工夫入丝入扣,令人叫绝。不过借以冲锋的一系列歌曲都不
是什么特别的好歌,似乎至今还没有能广泛流行,人们记住的是唱歌的人而不是歌曲,这本
身就是对这个乐坛最大讽刺。谢霆峰这几年相当努力,不仅在电影界相当活跃,而歌曲不少
是自己操刀作曲填词,颇有潜质,但他还需要更多的著名歌曲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歌星。而且
一开始太顺利的发展不一定对将来有利,不久前的无线封杀事件应该引起足够警惕。

   以九十年代末四位英俊小生(即所谓四小天王)陈晓东、古巨基、古天乐和谢霆峰而论

他们真正能“红”的歌曲屈指可数,这是他们与黎明和郭富城最大的区别。黎郭二人虽然也
以包装的形象成名,但这只是辅助手段,主打的还是歌曲。大家都知道黎明和郭富城的成名
作分别是《相逢在雨中》和《对你爱不完》,这是香港乐坛两首经典名曲,而他们也一直在
推出人们耳熟能详的有名歌曲。而“四小天王”则不然,谁能说出他们的“成名曲”分别是
哪一首?不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成名曲,歌曲反过来是造星的一种辅助手段。除了他们的
铁杆迷,谁能哼几句他们的歌曲?没几句吧?
   这就是与以前不同的歌星,是为了做“星”而唱歌,不是因为唱歌而成为“星”。重复

句:“使人记住的是唱歌的人而不是歌曲,这本身就是对这个乐坛最大讽刺!”

后记

   第七节拖而近两个月才重新执笔,不是不能写,是不想写。一则这已超出本站“老歌”

范畴,二则对自己并非太过熟悉的东西不想随便说话,因为95年以后我对香港乐坛的关注越
来越少了。即使几位最王牌的歌星,如郑伊健、陈慧琳之类,也只识得他们几首主打的歌曲
--其它的歌不是不听,而是听过后实在没法下留下印象。1999年的十大金曲,听过好几次
后还是大半的歌哼不出来,关键就是没印象。
   也许,是因为十年前每天守着电视或收录机等待新歌、每周追着排行榜的狂热已经过去

也许,是成年之后比当初少年时更成熟分析事物--包括每一首新歌;更也许,是不能抛却
那些伴我成年的首首旧调--因而厚古薄今。总之在我的耳中,1999年的十大远远不及八十
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上半期的一个季选,那时即使一个季选,我都婉惜地看到好几首心爱的歌
曲落选,现在想找到一首“心水歌”也很不容易。
   前面的文章将香港歌坛衰落归咎于过于商业化的造星运动,认为唱片公司喧宾夺主,忽

唱片质量而将能量投向更易见利的偶像包装,以商业利益牺牲音乐,这是烛光个人的看法。
此外,烛光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歌曲原创化。
   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前期是改篇歌曲泛滥的时代,当时除了乐坛和个别创作歌手

,其它歌手尤其是大歌星有很大一部分的歌改篇自欧美、日本等,而以日本歌最多。这和前
辈音乐人如顾嘉辉、黎小田等退休或半退休,香港后起之秀创作能力不足,数量和质量下降
有关。1993年,香港歌坛的创作人联合各大传媒掀起一场倡原创的运动,并确定每年的十大
金曲从此不接受改篇作品(此事因叶倩文入选十大的《女人的弱点》一曲是否属原创问题引
起过一场不小的风波:叶认为此曲是日本名手Charge&Aska为其创作的,当然是原创;但Cha
rge&Aska却在SALLY推出《女人的弱点》之前不久自己推出此曲的日文版)。香港乐坛损失

这一大片的歌曲来源之后,本地的创作人却没有表现出能填补此空缺的实力,歌曲质量大幅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