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arkangel (死神之翼天使心),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铁骑坚盾----步兵与骑兵的较量(2)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Apr 23 12:29:13 2006), 站内

    现在再来看战例7,李世勣大破薛延陀,大度设的部队是一支马上机动部队,作战时下
马充当轻步兵,一旦对手有溃散迹象,马上上马充当突击骑兵追击,可见其充分认识到步兵
射手比骑兵射手在非机动作战中优胜,同时也充分了解突击骑兵在战局的最后阶段突击的巨
大战术效果,唐军的突厥精骑充当先锋首先攻击大度设的部队,马上被大度设的轻步兵部队
射败,后来遭遇唐军主力,也将其射败,注意这个细节“万矢俱发,唐马多死”可见唐朝士
兵的铠甲还是能比较有效抵抗对手的弓箭的攻击的,李世勣马上果断的下令全军下马,唐军
士兵下马马上就充当了中装步兵的角色,是一种机动能力与防护能力平衡得非常好的兵种,
相当于马其顿系统中的阿格瑞安部队,拥有出色的机动能力与攻击能力,同时作为轻步兵射
击的目标而言,要比骑兵的面积要小得多,同时防护也要有效得多,因为战马的马甲基本无
法抵抗弓箭的射击,同时在骑兵冲锋中,战马的倒下将给整个冲锋造成巨大的混乱,特别容
易发生“追尾”,而步兵冲锋阵列中步兵的倒下对步兵阵型的影响显然要小得多。“执长槊
直前冲之。薛延陀众溃”,充分体现了中装步兵对轻步兵的优势。当对手出现溃散迹象之时
,唐军马上发挥骑兵的突击作用,“薛万彻以数千骑收其执马者。薛延陀失马,不知所为,
唐兵纵击,斩首三千馀级,获马万五千匹”。此战充分体现了李世勣高超的多兵种作战协同
水平。在西方,法国人在几次败在长弓之下后,总算聪明了一点,骑士采用徒步攻击代替骑
马攻击,AcherJones在其文中如下谈到:“实践证明,徒步攻击比骑马攻击要有效得多,但
是,防护射箭的盔甲却使得士兵们行走不便,更不可能跑了。笨重的盔甲使得在马上就已被
拖累的士兵丧失了任何行动上的灵敏性。”这些骑士虽然聪明了一点,但是还是舍不得放弃
他们那笨重的盔甲,他们没有把徒步攻击的军队改编为中装步兵,而仅仅是下马了而已,从
其盔甲分量来看,是比重步兵防护更强,但是机动能力差得多的步兵。所以虽然取得一定效
果,但是并不理想。

强弓硬弩作为杀伤骑兵的利器,我认为有如下三个指标是衡量其作战能力的标准:


    1,射程射速。武器的射程射速在轻步兵对决中起的作用尤其巨大,如果设想两支轻步
兵交锋,那么拥有射程射速优势的一方将占有明显的优势,因为拥有射程射速优势的一方如
果能集中足够数量的轻步兵,就可以将对手有效的压制,而在轻步兵对决中其它两个指标则
起的作用很小,因为轻步兵装备薄弱,基本不必弓弩的穿透能力同时由于采取的是火力覆盖
射击,精确度的要求也降低了。在克勒西会战中,英格兰人在战局的开始击退热那亚轻步兵
即是依靠的这种优势,当然热那亚轻步兵涣散的军纪也是溃败的重要因素。如果热那亚轻步
兵并不不一开始就进攻,而是掩护骑兵冲锋,效果会好得多。

     2,精确度。武器的精确度在一些战术细节上作用很明显,但是在大战局中则影响不及
前面的射程射速和即将提到的穿透能力。当然,如果武器的精确度造成了战争中的偶然事件
(如某主帅被射死),那它所造成的影响可就非同寻常了,不过这个几率极低,不然也不会
称之为战争中的偶然事件了。

     3,穿透能力。在轻步兵对抗骑兵的作战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只要设想一下如
果弓箭不能穿透对手的铠甲,那么射得再远再准也不过徒劳无益,就好比低口径火炮射击其
所不能穿透的装甲,即使对方被射得满目创痍,也伤不了其根本。岳飞属下的勇将杨再兴战
死的时候烧化得箭头近两升,可以设想一下有多少弓箭由于没有有效穿透铠甲而是无效的。
希波战争中波斯人的箭用一种三棱宽刃箭镞,青铜质地,带倒钩,杀伤力强大,但穿透力不
足,在希波战争中,波斯人不能战胜希腊人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波斯人所大量依赖的轻
步兵部队其弓箭不能穿透希腊重步兵的铠甲,也就是说波斯人的绝大多数攻击是无效的,这
样才出现了希腊勇士们冒着漫天箭雨拼死冲锋的战场盛况,同时也创造了斯巴达300壮士的
神话。而中国的弩和西方的长弓之所以如此出名,关键在其强大的穿透能力,否则他们无法
有效对抗重骑兵。

     如果我们缺乏有足够穿透能力的强弓硬弩以对抗对手的骑兵,那么我军只好依赖重步
兵,这需要比较高的指挥水平与合适的战场条件,同时重步兵对付的骑兵一般是突击骑兵,
而非骑射骑兵。当然,缺乏有足够穿透能力的强弓硬弩的轻步兵为了达到一定的穿透能力,也
可以使用一些标枪.
在讨论凭借重步兵对抗突击骑兵之前,有必要弄清楚骑兵冲锋的战术过程,重甲骑兵排列的
队形一般是横队,各个横队之间要保持数十个马身,以保证后面的马不会因为无法停住而发
生“追尾”。这样一来,要是想铺开5000重甲骑兵,就需要很大的战场面积。如果攻击面长
度为500米,那么就是200名骑兵一个横队,一共25队,这个方阵就要500m ×1200m的面积,
同时为了保证加速时间和在冲锋前不为对方远程部队伤害,骑兵和对手之间至少要保证对手
远程部队最大射程的距离。冲锋一次之后,必须用很大的回旋半径才能反过来进行掉头的冲
锋。在运动过程中,减慢速度就是自杀(“追尾”),保持速度就要有很大的转弯半径,想
一想一个速度高达30km/h,质量可能高达300kg的重骑兵需要多大的转弯半径,他们的动量
如此之大,所以实际所需要的战场面积远远大于500m ×1200m。因此,为了有效发挥突击骑
兵的战斗力,它必须依赖广阔的战场,他们的力量来自自身质量与速度的结合,所以他们一
旦失去速度,将基本失去战斗力,其静止肉搏能力非常有限,远远不及重步兵。所以重步兵
击败重骑兵,就必须迫使重骑兵几乎静止与他们进行肉搏作战!在这当中,重步兵必须进行
战术进攻。而为了达到这个战术目的,手段有几种,其一为把对手的重骑兵放置在一个狭窄
的战场上,这个战场可以是对手犯下错误而选择的,也可以是我方主帅造势所形成的。其二
为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因为骑兵展开和形成战斗力需要很多时间,如果我军能出其不意的
迫使对手的重骑兵在几乎静止的情况下作战,我军将大为有利。其三为包围作战,如后面的
楚德湖血战,步兵可以利用防御的优势,而被包围的对手拥挤在一起,根本无法发挥战斗力


战例11,班诺克本战役

     1314年,爱德华二世率领一支大军入侵苏格兰,以图解除在罗伯特一世领导下的苏格
兰军队对一个重要城堡的围困。为对付英格兰军队,罗伯特将自己的部队部署在一片沼泽地
后面的一个小山上。此山离被苏格兰围困的城堡不远。英格兰要想解除对城堡的包围必须首
先攻取此山(这是制胜的关键)。罗伯特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一个能瞰视整个会战的制高点
上。苏格兰人缺少弓箭兵,主要依靠他们的长矛兵,并以部分下马的重骑兵来加强力量。罗
伯特留下500名重骑兵作预备队,将步兵摆成四个分开的、有一定纵深的队形。
     为进攻苏格兰人,英格兰的庞大军队不得不通过这片小水池星罗棋布的沼泽地。黎明
分,英格兰人才全部通过这片沼泽地,重骑兵还没有完全展开成战斗队形,而跟在后面的步
兵几乎都没来得及展开。罗伯特一世改变了原先等待进攻的战术,趁英格兰人未形成战斗队
形前对其发起攻击(此举有效抑制了骑兵的突击能力,是制胜的关键)。他命令他的步兵向
前,实施罕见的以步兵攻击骑兵的战斗。苏格兰庞大而密集的长矛兵方阵有序而从容地走近
英格兰骑兵,前面各列没有任何间隙,始终保持着战斗队形。一股英格兰骑兵很快就以一次
反冲击与苏格兰长矛兵方阵相遇。正如当时的一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那样,“这两支部队碰
到一起,英格兰骑士高头大马撞到了苏格兰士兵的长矛上,就像撞到了一棵大树,爆发了巨
大而可怕的碰撞,队形割裂了,马也撞死了,它们紧紧地堆在一起。”停在长矛线之外的骑
兵也无能为力去改变这一惨况。
     在苏格兰的其他方阵赶来交战的同时,英格兰总算在一侧部署了部分长弓兵。长弓兵
们快速地射箭。如果长弓兵们能持续地射箭的话,那么苏格兰的处境就会相当困难。然而,
经历过福尔柯克会战的罗伯特国王,“很清楚长弓箭手们是危险的,他们的射击是可怕的。
”于是,他动用了500人的重骑兵预备队。预备队的这次冲击轻松地冲散了对方的弓箭手。
国王使用了他的惟一能攻击并击败轻步兵的武装力量。苏格兰的长矛兵在没有弓箭兵的威胁
情况下加入了战斗,将英格兰的重骑兵挤压到一块,退回到没有机动能力的步兵跟前。而这
些步兵们正被围困在攻击前自己刚刚经过的沼泽地中。英格兰的后续部队都没有派上用场(
因为他们根据没有机会展开发挥战斗力),就只得带着爱德华国王派遣的长蛇阵从战场上撤
退。庞大的英格兰军队伤亡惨重,许多士兵在通过后面的水障时被淹死。


    战例12,楚德湖血战
  为了对付条顿骑士团,诺夫格罗德公爵亚历山大组织了一支军队,从骑士团的侧翼发动
了攻势。他不是急着解决首都的危机,而是重新夺回了波里耶堡,那是德国人一个重要的补
给据点。迫使条顿骑士团掉过头来,决心先对付这支机动兵力。(攻其必救,掌握主动,这
往往是步兵战胜骑兵,机动能力差的部队战胜机动能力强的部队的关键)
    德国人发现楚德湖已经结冰,可以从那里直接攻击诺夫格罗德。但是他们的意图被俄国
人的斥侯发现了,于是亚历山大率军日夜兼行,抢先到达楚德湖东岸。亚历山大选定了乌鸦
石岛作为决战的场所,那里有天然的温泉,春季岸边的冰层较薄。考虑到条顿骑士多为重装
骑兵,全身顶盔贯甲,就连马匹都有很厚的防护,薄冰承受这样的重量,可能碎裂。
     德国人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们也掌握了俄军的动向,就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乌鸦石
岛扑来。亚历山大的部队刚刚占领完阵地还没展开,骑士团就已到达,双方在湖面发生激战

     德军共有1.2万人,其中包括丹麦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地的骑士和民兵。他们采用的阵势
是最常见的楔形阵。该阵形的前锋由重装骑兵组成,后面是手持矛和剑的步兵,两翼和后方
也由骑兵加以保护。这种队形的特点是主力居前,战斗时,以其楔尖插入敌人中央,使之分
裂,然后各个击破。弱点是:短时间内不能突破的话,两翼的薄弱兵力会被慢慢侵蚀掉,让
中央的部队两面受敌。

     亚历山大把轻装的弗拉基米尔步兵配置在中央,诺夫格罗德的精锐步兵放在两翼。在
整个战线前面的湖上横向展开前卫团,主要由弗拉基米尔骑兵和轻步兵组成,亚历山大的亲
卫队和贵族骑兵队埋伏在左翼的后面,总兵力有1.5至1.7万人。

     骑士团首先出击,楔尖上的重装骑兵向俄军前卫团发起猛攻。前卫团的抵抗很快被粉
碎,俄军中央的步兵也抵挡不住,阵形瞬间被突破,步步后退。紧追不舍的重装骑兵把他们
推到岸边。
     骑士团接着准备上岸,却遭到了俄军两翼的夹击。诺夫格罗德步兵迅速迂回到骑士团
的侧翼和后方,开始突击。重装骑兵由于队形紧密,来不及转身,陷入混战中。俄国人用长
长的铁钩把骑兵从马上拖下来,用刀斧砍断马腿。骑士一旦落马,俄国农民的短斧、各种棍
棒都有了用武之地(龙游浅底遭虾戏,虎落平阳遭犬欺)。不要命的攻击持续了没多久,骑
士团就伤亡惨重,更多的人被受惊的战马践踏而死。
     条顿骑士开始后撤,他们力图集中兵力打开一个突破口,但是埋伏着的俄军骑兵从左
翼后方突进,从后肋给了德国人一刀,粉碎了他们突围的希望。这时,已经溃散的俄军中央
步兵和前卫团重整了队形,开始反击。处于四面包围中的骑士们被挤压到一块狭小的地段,
其主力拼命突围,前前后后发动了五次冲击,依然无济于事。
     午时分,亚历山大终于命令网开一面(估计亚历山大的军队自己也快支撑不下去了,
毕竟,人家好歹是重骑兵),骑士团急急突出重围,但是他们走的方向是冰层最薄的地方,
薄冰再也不堪重负,不少骑兵掉进了冰湖,力战过后再也没有力气爬上来。只有少数人保住
性命,仓皇的逃跑。俄国的骑兵追着跑了10公里之远,直到苏伯利奇河岸才收兵。



     战例13,满城之捷
     9月30日,辽军主力浩浩荡荡杀向满城西郊集结,铁骑蔽野,军容严整,宋将刘延翰率
军在徐河布防,另几路宋军也相继赶到。这时,辽军已在满城郊外列阵,大敌当前,众寡悬
殊,崔翰等人不能临机制变,将全军布为宋朝皇帝所规定的“平戎万全阵图”,宋军用此阵
乃有高粱河之败,全军将士见又摆此阵,斗志全无。
  大将赵延进登高远望,见辽军“东西亘野、不见其际”,便对崔翰等人说:“主上委吾
等边事,盖期于克敌耳,今敌骑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乘我,将何以济?不如
合而击之,可以决胜,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崔翰等人说:“万一不捷,则若之
何?”刘延进回答:“倘有丧败,延进独当其责。”崔翰等人仍然犹豫不决,另一位宋将李
继隆也说:“兵贵神速,安可预定,违诏之罪,继隆请独当之”,崔翰这才决心变阵,将八
阵合为二阵,前后相副,成犄角之势。当然,宋朝普通将领是不敢随便改变皇帝的阵型的,
据我所知,力柬变换阵型的两位宋朝将领均为皇亲国戚。
  为了麻痹辽军,宋军先派人到辽营请降,韩匡嗣不查虚实,信以为真,耶律休哥登高眺
望,见宋军部伍严整,士气高昂,劝阻韩匡嗣说:“彼众整而锐,必不肯屈,此诱我耳,宜
严以待。”韩匡嗣不听,不作戒备。很快,宋军鼓角齐鸣,出其不意转入进攻,尘起涨天,
辽军受到突然袭击,大乱,韩匡嗣这个庸才无计可施,居然率先逃跑,辽军遂大败。

     战例14,收复襄阳
     李成迎战,左临襄江,飞笑曰:‘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成左列骑江岸,右列步
平地,虽众十万何能为。’举鞭指王贵曰:‘尔以长枪步卒击其骑兵。’指牛皋曰:‘尔以
骑兵击其步卒。’合战,马应枪而毙,后骑皆拥入江,步卒死者无数,成夜遁,复襄阳。
     李成本人将骑兵置于狭窄的江岸上,没有任何战术回旋空间,整个军队无法展开,遭
到惨败。

     战例15,顺昌之战
     锜用破敌弓翼以神臂、强弩,自城上或垣门射敌,无不中,敌稍却。复以步兵邀击,
溺河死者不可胜计,破其铁骑数千。
     方大战时,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戴
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每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
进,退不可却(这个每进一步都放拒马好象技术难度不小)。官军以枪标去其兜牟(注意这
里使用的是标枪),大斧断其臂,碎其首。敌又以铁骑分左右翼,号“拐子马”,皆女真为
之,号“长胜军,专以攻坚,战酣然后用之。自用兵以来,所向无前;至是,亦为锜军所杀


现在我们从战术上来看以上15个战例,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1,步兵射手比骑兵射手在
非机动作战中优胜;2,经过一定训练的重步兵能有效抵抗重骑兵的冲锋;3,重步兵能通过
一定手段击败骑兵,其手段至少有如下三种:其一为把对手的重骑兵放置在一个狭窄的战场
上,这个战场可以是对手犯下错误而选择的,也可以是我方主帅造势所形成的。其二为出其
不意的突然袭击,因为骑兵展开和形成战斗力需要很多时间,如果我军能出其不意的迫使对
手的重骑兵在几乎静止的情况下作战,我军将大为有利。其三为包围作战,如楚德湖血战,
步兵可以利用防御的优势,而被包围的对手拥挤在一起,根本无法发挥战斗力;4,绝大多数
情况下,步兵战胜骑兵的杀伤利器都在于强弓硬弩,当然,发挥强弓硬弩的火力依赖于正面和
侧面有效的掩护,而这个掩护工作主要由重步兵以及障碍物担任,当然,有骑兵掩护更好,所以
还是多兵种合成部队战斗力最强.
 在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后勤制度,后勤补给基本模
式有两种:一为就地补给,在我方占领区内或者敌方没有坚壁清野的地区都可以采取这种补
给形式,这种补给的特点是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补给品是有限的,所以军队必须不断转移位置
才能不断依赖这种补给,在攻城战以及任何长期的作战中,都几乎不能依赖这种补给形式;
其二为通过后方补给基地补给,一般来说,军队的补给是这两种方式兼而有之,只是在不同
的情况下,两种方式补给所占的比重不同罢了,不过一般来说,大军主要靠后方补给基地补
给。非常幸运的是,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谈到了大军全部依靠后方补给的资料,译文如
下(在此感谢ayooyoo和smallfairyv2两位网友的翻译):
     凡是军队出发,(怎样)在敌人那里得到粮食,是最要紧的事务了。运粮不但开销大
,而且情况不容许走远路。我曾经计算过,一个人背40公升米,一个士兵自己带五天的干
粮。一个民夫负担一个士兵的军粮开销,一次可以走18天;(40公升米,1个人每天要吃
1.34公升米,两个人一起吃,18天就吃完了。)如果把回程算在里面,只能往前走九天
。两个民夫负担一个士兵的军粮开销,可以走26天;(80公升米,3个人每天吃4公升,
8天以后一个民夫背的米吃完了,给他6天的粮食让他回去,后18天两个人每天吃2.6公升
米加干粮)。如果把回程算在里面,只能往前走13天(前8天每天消耗4公升,后5天和回程
中,每天吃2.6公升加干粮).3个民夫负担1个士兵的军粮开销,一次可以走31天(120
公升米,前6天半4个人每天吃5。3公升,然后减去一个民夫,给他4天的粮食,后面17天
三个人每天吃4公升米,又减去一个民夫,给他9天的粮食;最后18天,两人每天吃2.6公
升米加干粮)把回程算在里面,只能往前走16天(前6天半每天吃5。3公升米,中间7天每
天吃4公升,后面11天和回程每天吃2。6公升加干粮)3个民夫负担1个士兵,已经到了极
限了。如果出兵十万,辎重部队要占去三分之一,能真正参加战斗的士兵只有七万人,已经
要用30万人运粮了,再要增加就难了。(途中回去的民夫要有士兵护送,因为运途中有死亡
和生病的,人数会略有减少,而且所减掉的人数所少消耗的部分粮食,正好给护送士兵用)
。运粮的时候每人背40公升米,这是用总数来算的。其中队长不背米,管打柴和汲水的要
减半,这些人的部分就要平摊在其他民夫身上。如果(途中)有死亡和生病的(民夫),他
们所背的米,又要平摊,所以每人所背的量,常常要超过40公升。所以军队里不能有人吃
白饭,多一个吃白饭的,就要有两三个人为他负担军粮,还有可能会不够。如果用牲畜车辆
来运粮,那么骆驼可以运201公升,马和骡子可运100公升,驴子可运67公升。比起
人运来,虽然运得要多而消耗要少,但是(路上)不能按时喂养和照顾,牲畜很容易消瘦死
亡,一头牲畜死了,那么就要连它所背的粮食一起扔掉,比起用人运粮来,好处和害处各居
一半。

     再来看一下罗马军队的补给制度:

     在马略时期,辎重被分为部队辎重和军部辎重,部队辎重包括各部队士兵自身携带的
装备和集体使用的军需品,马略对部队士兵自身携带的装备进行了调整,对背囊作了统一的
规定。集体使用的军需品一般是用骡子运行。骡子数量视情况而定,假如10人需要一头骡子
,那么编制4000人的军团需要400骡子,假如士兵自己携带的半个月口粮也用骡子运载,那
么骡子数量就会增加,另外骡子本身的口粮也得自己运载,因此也回增加骡子的数量。
     军部辎重包括有军部各级官员的行装,武器,粮草以及其他用品,军需官所掌握的供
全军用的贮备粮食以及其他军需,这类辎重的运载量很大,需大批的驮兽或车辆。除此外,
还有随军的私人小贩和酒保,可以作为军队供应的 补充。但他们不能进入军营,而是与辎
重队同行。

     对比两者,发现:1,罗马士兵比宋朝的士兵能自行多带10天的粮草,个人猜测是宋朝
的老爷兵们不够‘精兵简政’;2,罗马的辎重主要靠骡子,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沈括则
谈到:“如果用牲畜车辆来运粮,那么骆驼可以运201公升,马和骡子可运100公升,
驴子可运67公升。比起人运来,虽然运得要多而消耗要少,但是(路上)不能按时喂养和
照顾,牲畜很容易消瘦死亡,一头牲畜死了,那么就要连它所背的粮食一起扔掉,比起用人
运粮来,好处和害处各居一半。”个人认为不科学,因为一头牲畜死了,那么就要连它所背
的粮食一起扔掉这种现象很少出现,因为在行进当中,军队的粮食在不断消耗,一头牲畜死
后,其所负载的粮食可以很容易给别的牲畜分担,同时死的牲畜正好能提供食物,何乐而不
为呢?3,沈括为了方便计算,没有考虑补给的第一种形式就地补给的情况,同时他计算时
只是计算了用人运输的情况,而战史显示,采取牲畜车辆补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同时,他
只计算了陆路运输,而没有考虑水运,而水远的效率是远远高于陆路运输的。秦人对六国的
优势之一便是秦人可以通过泾水和渭水进入黄河,沿河而下进攻六国。而在罗马时期,海运
的效率是陆路运输的30倍!据Acher Jones在其《西方战争艺术》中记载,亚历山大大帝东
征时期,一艘运输船提供的粮食能供给20,000兄弟吃一餐,所以沈括的计算在不同情况下
需要进行程度不同的修正。
     总体来看,我们能肯定如下几点:1,后勤补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距离越远,需要
的人力物力越多,隋炀帝攻打高丽,为了保障他的百万大军,动用了200多万民夫;2,在尽
可能的条件下采取水运将大幅度的增强补给的效率。
     尽管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作战方式,但是躲在盾牌后面的人永远都无法击败敌人,要想
击败敌人,必须取得主动,即进攻。然而进攻又谈何容易,从出国境时起,我军的补给一般
情况下将大部由后方提供,因为在敌人土地上只能提供有限的粮秣,每前进一步,我军就需
要更多一些的后勤人员,同时也需要一些战斗人员去保护这些辎重部队,也就是说每前进一
步,我军就必须将更多人投入后方,而作战能力随着降低,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不够形象,
可以参考一下拿破仑东征俄国的情况,还未进行决战,拿破仑的大军已经象一支箭一样散布
在俄罗斯广袤的国土上了,而它曾经是一个拳头。由此可见,在进攻对方国土的作战中,敌
人广袤的战略纵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优势,它能极大的左右双方的力量对比。由于利用这种
优势的关键在于增加我方后勤补给的困难,所以农业民族国家和游牧民族国家在利用这种优
势时所付出的代价是截然不同的,游牧民族的领土上几乎不存在任何补给,而农业民族为了
增加我军的补给困难,必须坚壁清野,为求损我,自伤亦重。

    除了战略纵深这一优势外,我们知道骑兵的战斗力关键在于强大的机动能力,而这种机
动能力是非常容易打击步兵的补给线的,而步兵由于机动上的劣势难以有效保护其补给线,
除非在后方投入更多的兵力,而这则是以自身攻击力量的削弱为代价的,这种以打击步兵的
补给削弱步兵并最终击败步兵的方式是骑兵击败步兵最常使用的手段。
    同时,如果骑兵能一直避战,而我军一直找不到打击的目标,那么骑兵打击我补给分队
的行动将永不休止,直到我军精疲力竭为止。注:普通国家的避战水平都有个限度,一般与
其战略纵深成正比;而对于没有固定居住地的游牧民族来说,其避战水平则可以高得多。
为了让诸位对广袤的战略纵深,骑兵擅长打击步兵补给线,以及骑兵强大的避战水平这三个
战略要素所产生的优势有更清楚的认识,现举战例如下:

战例16,元昊破辽

   公元1044年十月,兴宗耶律宗真亲率骑兵10万,出金肃城,兵分三路渡过黄河,长驱
直入夏境四百里,在得胜寺之南壁、贺兰山之北的河曲地区,辽军主力与由元昊亲自率领的
西夏左厢军严阵对峙。辽军前锋锐不可挡,西夏军屡次抵挡不住,元昊不得已退守贺兰山。
为了削弱对手,元昊连续向后撤退三次,总共撤了百余里。撤退中,西夏实行坚壁清野的焦
土政策,完全烧毁后撤沿途的房屋和粮草。辽军顿感粮草缺乏,元昊以求和为名拖延时日,
以等待最佳战机。当西夏军纵兵突袭辽营之时,不料辽军有备,反被萧惠掩杀钳击而溃。萧
惠趁机亲率先锋随后追击,又命右翼军迅速包抄断其退路。正当西夏军处于危急之时,突然
狂风骤起,飞尘蔽日,天昏地暗,辽军多被风沙迷目,萧孝友军阵脚先乱,自相践踏而死者
不可胜计,西夏军乘乱掩袭大破之。元昊复率军猛攻辽主耶律宗真的御营,辽军再败而全军
崩溃。
   此战例,虽然元昊的胜利其中不乏很大的偶然性因素,但是其指导战争的思想切实说
明了广袤的战略纵深所拥有的优势。
战例17,幕北之战
     元狩四年春,汉军统帅商议:翕侯信为匈奴人出谋划策,迁徙到幕北,以为我大汉的军
队不能到达那里。于是派遣十万骑兵,良家字的私从马总共十四万匹,几十万步兵为这些骑
兵转运粮草。大將軍卫青出定襄,骠骑將軍出代,一起进军幕北攻击匈奴。单于听说后,遠
其輜重,以精兵待于幕北。卫青在与单于交战时采用武刚车掩护其部队,击败单于。
     骠骑將軍之出代二千多里,与左贤王交战,并将其击败。从此以后匈奴遠遁,而幕南?
王庭。初,漢兩將軍大出圍單于,所殺虜八九萬,而漢士卒物故亦数萬,汉马死者十多万。
匈奴雖病,遠去,而漢亦馬少,無以復往。
     幕北之战,匈奴人利用深远的战略纵深来削弱汉军,但是在汉人强大的国力面前,这
种战争策略也挽救不了其战败的命运。不过即使战败了,匈奴仍给汉人以极大的削弱,漢士
卒物故亦数萬,汉马死者十多万,再也无法在短期内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战例18,李广利讨伐大宛
      大宛距离汉王朝有万里之遥,太初元年,汉武帝为了取得大宛的“汗血宝马”,拜李
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前往伐宛。当时关东闹大蝗灾,一
直影响到敦煌地区。所以一路上粮草非常短缺。
      贰师将军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
,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一路上很多士兵因为缺乏粮草而掉队或者死亡,到达目的地
的不过数千人,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
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使使
上书言:“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人少,不足以拔宛。原且罢兵,益发而复往
。”

     汉武帝大怒,于是赦囚徒材官,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
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馀匹,驴骡橐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
宛,凡五十馀校尉。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而发天下
七科適。
      於是贰师後复行,兵多,而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至仑头,仑头不下,攻数日
,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汉兵到者三万人。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与盟而罢
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
      李广利讨伐大宛,从战略上讲,所需要考虑的不是胜负,而是使用力量的多少。大宛
虽然只有非常有限的军事力量,但是由于它距离汉朝有万里之遥,同时两者之间的土地多半
是中立国家,实际上形成了大宛广袤的战略纵深。

注: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讨伐北魏拓跋珪,结果在参合陂大败的战例中,拓跋珪采取假装害
怕,退兵回避,让对方产生骄傲轻敌之心,把部落国人全部迁移向西渡黄河千余里,以避燕
军兵锋的措施,最终挫败慕容宝。但是在记载中没有透露出慕容宝后勤上的困难也没透露出
慕容宝军队在撤退前有任何缺乏粮草的迹象,所以本文没有列举这个战例。
公元前530年,居鲁士大帝(约公元前559—530年在位)出兵征讨里海东岸广阔草原上的马
萨格泰人。他们由寡居的女王托米丽司统领。居鲁士扎下营盘,只留部分军队守卫,自己带
领大部队悄然后退。马萨格泰女王的儿子率部劫营,杀死留守的波斯军人后,在原地饮宴。
居鲁士回兵歼灭敌军,俘虏了女王之子,王子羞愤自杀.双方的大战是居鲁士一生经历过的
最残酷的战斗。在双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后,两军展开肉搏厮杀,最终的胜利属于马萨
格泰人,波斯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阵亡。这段文字是希罗多德的书中记载的,我曾在
<世界军事后勤史>上看到如下记载:记忆中好象是居鲁士深入对方国境,被拖得精疲力竭,
整个军队缺衣少食,疲惫不堪,但是却总是不能与对手交战,最后在其最虚弱的时候对手发
起进攻,彻底击败了他.不能确认,现在也无法查书,所以暂时不列举.
正是因为存在战略纵深这种优势,所以Acher Jones在其《西方战争艺术》中如是评价我所
列举的战例2,克勒西会战:“法兰西人应该避免决战,而利用自己对领土的控制和机动优
势,去对付英格兰人的弱点和初期的后勤补给困难。比如,在英格兰军队的前面领地上实施
坚壁清野政策,破坏他们通行的道路,杀掉他们的粮袜征收人员,在他们的后头追赶,这样
,即使未能打一次有利的战斗,而让英格兰人从海上逃回去或进人其他友好邻国,其所能给
英军带来的伤亡也要比在一次击败它的会战中多得多”
   战例19,桓温第三次北伐
    公元369年五月,桓温率步骑五万,从姑孰就出发,进行他的第三次北伐。七月,桓温
行至金乡,由于天旱水绝,水路不通,他使属下将军毛虎生派人在钜野凿河道三百里,引汶
水与清水交汇,大小军船相继,连绵数百里。
  桓温手下最重要的谋士郗超献计,说:“清水入河,难以通运。如果敌人相持不战,运
道断绝,那样就会陷入危境。我们现在不如率全军直趋邺城,鲜卑敌寇畏惧明公威名,必望
风逃渍,远遁辽碣之地。假若他们敢近战我军,大事也可立见胜败。如果燕军坚守不出,四
周百姓皆会为我军所用,易水以南尽在我们掌握之中”。
  桓温不听,郗超又献计:“我们还可以屯兵于黄河,济水一带,控引漕运,待资储完备
,明年夏天再进兵”。
  桓温继续认为不可取,郗超非常忧虑。“舍此二策,连军北上,进不能速决,退必遭阻
遏。如果鲜卑与我军不战相持,渐至秋冬,供运输军需的河道冻结,后勤难以保障。而且,
北土早寒,我军将士又无裘褐厚装,到时难免饥寒”。
  桓温在根本就没处理好后勤问题时就冒险北上,兵锋甚锐,取得了一些胜利,慕容垂临
危授命,率兵五万以抵拒晋军。同时,前燕又派使臣往前秦请救兵,并答应割虎牢以西之地
给前秦作为酬谢。苻坚听王猛之言,,派军二万前支救援前燕。
  现在战局一切皆如郗超所料而发展——先前开凿的水道因为干旱水位下降,不能再凭此
水道运粮;晋将袁真又没能如期打通石门,此条水路也断绝;等到至十月,燕将李邽又师兵
切断桓温陆路粮道。
  一路削弱的桓温部队接连下来屡战屡败,粮储不接,听闻前秦援军又要赶到,无奈之下
,他只得下令焚毁舟船,尽弃辎重铠仗,从陆路急行军撤退。后来被慕容垂骑兵追杀,杀得
血流成河,大破晋军,斩首三万余级。

     战例20,赵光义第二次北伐----血战歧沟关

     986年1月,宋军分三路出击:东路以曹彬率大军十余万人自保州向涿州攻击前进,这
一带地形比较平坦;中路以田重进率军数万自定州而北,经飞狐进攻攻取蔚州;西路以潘美
,杨业率军从雁门、代州越过恒山,出雁门关,攻取寰、朔、应、云诸州。与此同时,赵光
义还派人出使高丽,请求高丽出军进攻辽东,配合宋军的行动。宋军的战略意图是以东路军
将辽军主力吸引在幽州以南地区,使其无暇它顾,待中西二路取胜后,再会攻幽州。
  1月21日,三路宋军先后出发,由于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辽国方面直至3月6日才得
到消息(这种保密措施有效的减小了对方攻击宋军补给线的机会和时间),针对宋军的分进
合击之势,承天太后萧绰决策,集中兵力先对付威胁最大的宋东路军,寻机将其歼灭后,再
转移兵力对付力量较弱的中西二路。

  东路军曹彬所部3月5日占领固安,3月13日占领涿州,3月17日,曹彬以勇将李继宣为前
锋,率轻骑渡过涿水,歼灭辽军千余人。这时,辽国援军未到,耶律休哥因兵力不足,所以
不与曹彬正面接触,只是想方设法迟滞宋军的行动,昼出精锐虚张声势,夜遣轻骑袭扰,同
时又派部分兵力设伏宋军侧后,断其粮道。这一招果然奏效,曹彬的十万大军占据涿州不过
十余天,就因粮食不足而退返雄州,如此一来,就为辽军主力赶到后聚歼宋军赢得了时间。
  赵光义得知曹彬率全军退而就食,大惊失色,马上指示曹彬“缘白沟河与米信军接,按
兵蓄锐以张西师之势,待美等尽略山后之地,会重进东下趋幽州,以全师制敌。”曹彬奉诏
后,本来不准备继续北上,但是诸将求功心切,纷纷主张再次北进,攻取幽州。便决定携带
仅剩的五日粮从白沟再次北上。时值酷暑,行军艰难,耶律休哥又沿路伏兵阻击,宋军且战
且行,军渴乏井,漉淖而饮,经过四天的时间,才前进到涿州,但已人困马乏,部伍散乱。
    这时,曹彬忽然听说,辽军主力进至涿州以东五十里处,即将与耶律休哥所部对宋
军形成钳击之势,形势不妙,曹彬决定立即撤退,宋军撤退后,耶律休哥抓住时机,立即率
领精骑发起追击。当时,暴雨如注,败退的宋军在泥泞中艰难跋涉,士气低落,“无复行伍
”,将领也无法控制,5月初3日,耶律休哥的骑兵在歧沟关追上了逃跑的宋军,这支疲惫之
师霎时崩溃,前后死者数万人。

     战例21,马西尼萨(此战例充分显示了机动能力强大的部队避战的水平)
     马西尼萨听到这个阴谋的风声之后,马上逃跑了;他聚集了一支骑兵,日夜训练他们
投射标枪、前进、退却、又前进的战斗方法,事实上,这些交替地逃跑和追逐的战斗方法,
是他们经常应用的战术。这些努米底亚人又善于忍耐饥饿。他们常常以野草代替面包,以维
持生活;他们除喝水之外,再不喝别的东西。他们的马匹甚至从来没有尝过谷物;他们只吃
草,很少喝水。马西尼萨所聚集的军队就是这样的,大约二万人,他经常领导他们出去打猎
或劫掠,他认为这种事情,不仅本身是有利可图的,同时也可以训练他的士兵。迦太基人和
西法克斯认为这位青年的这些准备是对付他们的,因此决定首先向他作战;把他打垮之后,
才进攻罗马人。

      西法克斯和迦太基人的人数多得多,但是他们进兵时,带了许多车辆以及行李和奢侈
品的重载。在另一方面,在每项艰难困苦的工作中,马西尼萨以身作则,他只有骑兵,没有
驮兽,没有粮食。这样,他能够很容易地退却、进攻和逃往要塞中去。就是当他被敌人赶上
了的时候,他常常把他的军队分开,使他们可以尽量地分散,他自己带着少数人隐藏起来,
直到最后,无论白天或晚上,他们在一个指定的地方集合起来。他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扎
营地点,但是他的将才就特别在于善于隐藏他的阵地。因此,他的敌人绝对不可能向他作正
规的袭击,而总是提防他的进攻。他的粮食是每天将近黄昏的时候,在他所到的地方取得的
,无论是乡村也好,城市也好。他夺取一切,运走一切,然后和他的部下分配劫掠物。



--
我带着天使之心降临
却让这片土地饱尝苦难
我想阳光普照大地,却不料竟成
                   赤地千里
我想送来甘露,却不料引来
                  洪水滔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222.248.107.7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